<source id="6gpf5"><input id="6gpf5"></input></source>
      <wbr id="6gpf5"><ins id="6gpf5"></ins></wbr>
    1. <u id="6gpf5"></u>
      1. <u id="6gpf5"><bdo id="6gpf5"></bdo></u>
        <u id="6gpf5"></u>
        <b id="6gpf5"><bdo id="6gpf5"></bdo></b>

        微博矩陣

        微信矩陣

        移動版

        返回頂部

        政務公開
        榆林市舉行2023年第三次“誠信榆林”建設新聞發布會
        索引號 116108000160825732-G-2023-001230 發布日期 2023-09-22 15:59 發布機構 市政府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
        標   題 榆林市舉行2023年第三次“誠信榆林”建設新聞發布會

               9月19日上午,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市政府新聞辦、市信用辦聯合舉行榆林市2023年第三次“誠信榆林”建設新聞發布會,邀請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一庭庭長惠海勝,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督查專員王東,市市場監管局三級調研員常華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省駐榆有關新聞媒體及榆林傳媒中心記者參加了發布會。


        發 布 辭

        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一庭庭長  惠海勝

        各位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們:

               首先,衷心感謝媒體朋友們及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榆林法院執行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將全市法院執行工作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2023年,榆林法院執行工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不斷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成果,向“切實解決執行難”工作目標穩步邁進,“3+1”核心指標在全省名列前茅,9個重點指標保持全省前三,整體質效穩居全省法院第一方陣,為榆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以來截至9月12日,全市法院共計受理各類執行案件41739件,同比下降18.47%,執結34702件,同比下降16.75%,結案率83.14%,執行到位標的67.4656億元,執行標的到位率34.31%。依法運用執行強制措施,限制高消費37516人次,限高率達50.32%,納入失信名單48828人次,司法拘留、拘傳5808人次,以涉嫌拒執犯罪移送16案17人次。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在執行工作推進中,還有不少短板。例如案多人少矛盾、執行質效運行不平衡、疑難案件推動慢、案款兌付不及時等問題仍然存在,另外執行不能、執行不力、干擾執行、逃避執行、詆毀執行的行為還未杜絕,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今天,我們通過榆林中院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發布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第35批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涉及74個案件、129名自然人,涉案總標的共計1.28億元。請社會公眾在與被曝光的失信被執行人交往中持謹慎態度,規避交易風險,并對被曝光的失信被執行人財產線索進行舉報。

               這批失信被執行人的失信信息將同步通過“信用榆林”等各類平臺公開共享,屆時全市不動產登記、市場監管、金融機構等征信協助單位將在企業登記注冊、購買房產、銀行貸款等征信環節對其進行限制,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同時將限制本次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129名被執行人出入境,作廢有效證件,限制其乘坐飛機、高鐵等高消費行為。對于積極主動履行完畢的失信被執行人,人民法院將依法依規進行屏蔽和信用修復。在這里,我們還要正告那些抗拒執行、規避執行、詆毀執行的老賴和犯罪分子,立即停止違法犯罪行為,否則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2023年,榆林法院執行工作將聚焦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三個年”活動,以“1365”執行權運行新模式為抓手,緊盯2035年實現“切實解決執行難”工作目標,強化執行工作主體責任,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健全執行工作聯動機制,加強執行協調和信息共享,全力推進執行機制改革創新,實現執行工作體系、執行能力現代化。下一步著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續加強監管調度,確保執行質效平穩運行。通過建立“周提醒、月通報、季督辦、年終大考核”的監管機制,實現執行質效指標適時、動態掌握。適時對全市法院財產處置、長期未結案件清理、案款兌付等工作進行調度,指派執行長蹲點督辦。二是持續加強執行措施運用,確保對被執行人形成強大威懾。遵循“精準、廣泛、有效、密織”的執行措施運用要求,對符合條件的案件做到一律查控、一律限消、一律納失、一律臨控。推廣運用“預限消、預失信、預罰款、預拘留”執行懲戒預警機制,督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不斷完善綜源治理執行難大格局作用,借助各協助單位有效配合,進一步壓縮被執行人生存空間。三是持續加強規范化建設,確保執行工作高效推進。從“立案審查、節點管控、財產處置”等十個方面進行全方位規范,執行案款實現“動態清零”,長期未結案件實現可控管理,“兩終”案件實現應恢盡恢。制定案件辦案流程操作暫行辦法,通過“榆林數據平臺”隨時監管全市法院執行質效運行情況,實現全流程可視化動態監管和自動化預警,進一步提升執行辦案規范度。四是持續加強專項行動開展,確保群眾滿意度有效提升。全面貫徹落實省高院部署開展的“三秦銳士2023?促公正、提效率、惠民生”系列執行行動,開展好市中院組織的各類專項執行行動,特別是小標的案件執行專項行動,聚焦涉民生、涉小標的、涉特殊主體等重點案件依法高效執行完畢,切實化解各類涉民生信訪案件,及時完整兌付執行案款,讓人民群眾拿到“真金白銀”。五是持續加強執行機制改革,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深入推進“三項機制”改革,全力推進執行事務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統籌推進執行團隊化、實施案件繁簡分流和執行事務集約化辦理改革,將事務性、繁瑣性工作集約化到執行事務服務中心,整合執行資源,提高辦案效率,實現現代化一站式執行服務。六是持續加強智慧法院建設,確保執行工作模式現代化。充分運用智慧執行App、陽光執行小程序、執行管家等線上小程序,深入推進執行信息反饋工作機制,全面推進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和深度應用,推行“智慧查控執行員”、“兩終”案件等系統,推廣使用“智慧封條”設備,實現執行工作全方位智能服務,切實提升執行效率和質量。


        發 布 辭

        榆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督查專員  王東

        各位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面,我就全市生態環境領域誠信建設情況作簡要介紹。

               一、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按照中央及省市關于誠信建設的部署和要求,市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以信息歸集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環境誠信應用為重點,做好聯合激勵和失信懲戒,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水平。

        (一)強化信息公示,夯實監管基礎。全面落實《榆林市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工作管理辦法暫行辦法》和《榆林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點工作季度監測點評辦法》要求,全力保障“雙公示”信息上報及時、規范、無遺漏。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科室、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市縣兩級均建立權責清晰的分級負責機制,層層夯實責任。二是創新措施。梳理編制了生態環境系統“雙公示”目錄,制定下發了《榆林市生態環境系統“雙公示”工作方案》《榆林市生態環境局“雙公示”操作指南及提醒事項》等系列文件,明確專人負責、三級審核機制和月通報、年考核的督辦制度,不斷提升數據質量水平。三是強化保障。將“雙公示”融入法治政府建設、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中,優化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將“雙公示”作為檢驗作風整頓成效的重要標準,截至目前,已累計向信用中國(陜西榆林)網站公示行政處罰信息410條,行政許可信息602條。

        (二)實行分級分類,提升信用監管。為提升環境管理的科學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整合企業在線監測、排污許可執行、行政處罰等數據,打造環境分級管理平臺,以數據驅動進行分析研判機制,動態生成反映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和企業環境安全風險狀況的“綠黃紅”三色二維碼,實現差異化監管,對綠碼企業無事不擾,享受“輕微違法行為不處罰”的惠企政策,引導企業主動守法;對黃碼企業督促抓緊按照問題清單整改,避免遭受處罰;對紅碼企業列為重點管控對象,提高抽查比例,引導改正存在問題。目前,已將430家重點排污企業納入平臺動態評價,其中,綠碼企業占比74.71%;黃碼企業11.04%;紅碼企業14.25%。

               (三)優化執法方式,彰顯執法溫度。一是深化正面清單制度。制定《優化生態環境執法方式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十三項措施》并建立《2023年榆林市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納入正面清單的111家企業開展非現場檢查432次,壓減現場檢查285次,對環境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且未造成環境危害后果的2家企業決定不予處罰。二是拓寬非現場監管手段。建立以自動監控為基礎,視頻監控、紅外遙感、走航監測,大數據分析等為補充的非現場監管體系,全市安裝聯網在線系統513套、視頻監控362套,配備無人機16架、移動執法設備64套。優先通過非現場監管排查異常線索,對發現異常線索的企業及時啟動現場檢查,截至目前,借助信息化手段梳理排查任務線索384個,幫助216家企業糾正涉及VOCs等環境問題168個;非現場監管未發現異常線索的,減少或免于現場檢查,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必要干擾。

               (四)加強環評監管,增強行業自律。按照環境信用體系建設有關要求,持續加大建設項目環評文件技術復核,嚴厲查處環評文件弄虛作假、編制質量低劣等行為,截至目前,共開展技術復核二批次,累計抽查環評文件120個,對發現問題的11家環評文件編制單位和12名環評編制人員做出通報批評,并進行信用記分。

        (五)創新修復機制,促進問題整改。一方面,創新信用修復提醒機制,在向企業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同時,一并告知信用修復相關事宜,優化完善了信用修復流程,建立線上指導、快速辦理等機制,指導企業盡快消除不良記錄。另一方面,對重點企業信用修復進行現場核查,問題不整改堅決不予修復,督促企業切實消除環境污染。今年以來,已累計指導72家失信企業完成環境信用修復,涉及整改環境違法問題86個。

        (六)抓好誠信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將誠信宣傳融入生態環境保護主體工作中,充分利用“6·5”環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全國低碳日等重要節點,通過門戶網站、抖音、微信,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等多種渠道,一體推進生態文明和誠信建設宣傳,上半年累計組織活動10余場,發布信息1000多條,發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

               通過生態環境誠信建設的深入推進,反面震懾和正向激勵兩手促進企業守法守信,環境監管力度得到進一步提升,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今年1-8月,榆林中心城區優良天數182天,綜合指數3.72,PM2.5平均濃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雖然我局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建設誠信榆林的有關要求還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差距,在后續工作中我局將進一步以創新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機制、豐富實踐載體為著力點,全力推動生態環境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是及時傳達學習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相關精神,積極組織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活動,營造誠信機關建設的良好氛圍,提高干部職工誠信意識,提升誠信活動參與度。

               二是強化差異化監管,提高環境執法效能。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并根據應用反饋情況動態調整分級指標和相應的分值,逐步提高信用風險分類的有效性。推行審慎包容監管執法,對未造成危害后果的生態環境輕微違法行為減輕、免于處罰。

               三是堅持幫扶執法,助推經濟健康發展。堅持嚴格規范執法與精準幫扶并重,執法和普法結合,處罰和教育結合,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守法意識和環境管理水平。

        謝謝大家。


        發 布 辭

        榆林市市場監管局三級調研員  常華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謝媒體朋友們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今年以來,榆林市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誠信榆林”建設,積極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信用監管工作有序開展。

               一、注重服務指導,提升年報公示質量

               為提高市場主體年報公示率,我局結合3.15、計量日等重要節點,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年報宣傳活動,并利用市局官網、微信公眾號公示市縣所三級年報咨詢電話,積極做好各類市場主體年報咨詢服務工作,5-6月份,分批次建立未年報市場主體臺賬,通過短信提醒、電話督促等形式,提醒按時公示年報,共累計發送提醒短信5批次20余萬條。2023年度,全市應公示年報企業102773戶,截至9月18日,已公示96952戶,年報率94.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根據信用等級,開展隨機抽查檢查

               為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3月份,調整擴大了成員單位范圍,增加了綜合執法、資源規劃、金融、水利等13個部門,持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常態化。動態調整了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共包含36個領域76個聯合抽查事項,市本級共制定部門聯合抽查計劃53個,抽查市場主體386戶,制定單部門抽查計劃83個,抽查市場主體2240戶。積極推進“雙隨機+信用”監管,根據信用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監管,提升監管的靶向性和精準性,在檢查對象抽取環節,合理降低信用風險等級低的企業抽查比例,建立“無事不擾”監管機制。

               三、強化信用約束,依法實施聯合懲戒

               建立健全信用約束機制,對未按規定的期限公示年報的6549戶企業,依法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義務。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等工作中會被限制或者禁入,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為提升企業年度報告公示積極性、主動性,榆林市市場監管局印發了《企業年報信息公示“紅黃綠”管理規定》,對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根據企業年報公示時間,對自成立以來年度報告公示工作進行逐年評定,分為綠牌、黃牌、紅牌三種等級,實施差異化管理。

               四、著眼信用重塑,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為增強企業合規經營、誠信自律意識,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幫助失信主體重塑信用、激發活力,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了失信企業警示約談和信用修復培訓會,對50余家失信主體負責人進行了培訓,指導符合信用修復條件的企業,及時進行信用修復,提前停止公示行政處罰信息。對申請移出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依法移出經營異常名錄,截止9月18日,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企業1026戶,對法定代表人進行一對一的誠信經營培訓,重塑了企業信用形象。

               五、提升數據質量,建立強制退出機制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寬進嚴管”工作要求,建立“僵尸企業”強制退出機制,督促企業履行法定義務,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稅務局集中開展長期停業未經營市場主體集中清理工作,對連續2年未依法公示年報且未進行納稅申報的3500余戶企業進行集中清理,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的依法吊銷。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在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構建誠信榆林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一如既往積極作為,為維護全市市場經濟秩序,服務榆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謝謝大家!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

        欧美v国产v日韩,国产天天综合精品91,国产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欧美一级二级一区
          <source id="6gpf5"><input id="6gpf5"></input></source>
            <wbr id="6gpf5"><ins id="6gpf5"></ins></wbr>
          1. <u id="6gpf5"></u>
            1. <u id="6gpf5"><bdo id="6gpf5"></bdo></u>
              <u id="6gpf5"></u>
              <b id="6gpf5"><bdo id="6gpf5"></bdo></b>